三点多被手机震醒了,收到一条消息,貌似会见到一个很久未见的想见的人,顿时脑细胞兴奋到睡不回梦里。
我生平最讨厌的状况可能是,我没必要了解你,你没必要了解我,我们的关系安全稳固,稳固到几乎不需任何对对方的了解就能维持。这样的关系于我空洞无比,因为在内心深处,我觉得好奇心是一种尊重。对他人的可能性和对未知的尊重。
冯宝宝和我有很健康的关系,我们对对方很了解,又对每对方身上一个细小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感到好奇,以至于越来越了解对方思维和情绪的运作逻辑,再进一步就是变化的逻辑。层层递进,所以我们并不是那种可以满足于‘即使很久不联系也没关系,一见面仍像原来样子的朋友’。和冯宝宝的对话能给我带来许多许多的舒适,我已经习惯于生活中有这样互为镜子一般,与我共同生长的存在。在她面前我尽力真实,因为只有不隐藏,许多疑惑才能解开。在过去的十几年中,身边的友人来来去去,没想到走到最深处的人竟然是她。初见对方时,我们都想不到会有这样子的发展,因为我们看上去实在太不同了,所以谁也没理谁。
想到血缘关系,可能要我等到失去时才觉得当初没好好珍惜,但是和冯宝宝的友谊,我天天都很珍惜。相比许多人,这方面我确实无情。家庭中的羁绊、需求、责任、依恋,都大过于了解彼此的重要性。也许我们互相熟悉对方的性情,而未意识到其实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个人。这背后隐藏的可怕的一点是,如果对方的个人追求挡了你对对方的需求,那还不如不了解。毕竟不知者不为罪嘛。保持陌生,保留权力。所以在家庭关系里,很多时候人们在自身需求面前,没有办法做到尊重彼此。而这时候好好保护自己的内心就尤为重要了。因为我们都会因为最亲近的人带来的伤害而感到困惑,乃至以此推导,怀疑起所有关系的意义来,再由此质疑自身。
家,国家,都有相似的地方。在享受到一个人在陌生国度或者陌生城市的松弛之后,我很难再去面对这种压迫感。我的家人,即使嘴上说不要,心里想的还是最好要。准备好的说辞会在一些重要的时刻说出,而内心的欲望则在日常中无意流淌。
这已经很好了,大部分人都会说。他们不懂。事物一团糟的时候,你身陷囹圄,以为世界本就是这样子。事物逐渐变好,好到外表看着光洁神圣,内部结构的脆点便就一览无遗。什么知足常乐,不乐又有何不可?